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推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时间:2024-06-29 13:35:36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231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推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人事部


人事部文件



国人部发〔2003〕30号

 

关于推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事局:

《人事争议处理暂行规定》印发以来,人事争议仲裁工作在全国得到了较快发展。今年8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03〕13号)(以下简称《规定》),自今年9月5日起施行。该《规定》确定了人事争议仲裁制度与司法制度的关系,表明人事争议仲裁进一步走上法制化的轨道,同时也对人事争议仲裁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推动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建设和人事争议仲裁工作的开展将产生重要作用。为促进人事争议仲裁工作在全国进一步发展,逐步建立一个制度完善、机构健全、队伍优良、程序规范、执行有力的仲裁工作体系,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把做好人事争议仲裁工作作为当前人事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各级人事部门要从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人事争议仲裁工作,把这项工作当作保障个人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人事制度改革继续深化的重要措施。要认真研究解决当前仲裁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机构队伍建设和办公条件等方面保证仲裁工作开展的需要。要制定有关的工作制度,推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进一步发展。

二、加大案件受理力度,及时妥善地处理人事争议

各地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35号)和《人事争议处理暂行规定》(人发〔1997〕71号)中规定的人事争议仲裁受案范围,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积极受理人事争议案件,做到不推诿、不拖延。要高度重视并稳妥处理集体人事争议案件,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要优先受理,积极调解,在仲裁委员会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尽快形成处理意见,抓紧解决。要积极研究案件处理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三、规范办案程序,提高案件处理质量

各级仲裁机构要高度重视人事争议仲裁的办案规范问题。要严格按照《人事争议处理暂行规定》和《人事争议处理办案规则》明确的程序仲裁案件,不能随意简化。按规定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应经过仲裁委讨论决定。要注意在规定的期限内审结案件。要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违反程序的行为,切实保证双方当事人能行使规定的权利,从而提高案件处理质量,树立人事争议仲裁工作良好的社会形象。

四、加强队伍建设,保证人事争议仲裁工作的顺利开展

各地要在前段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力争到明年上半年,省、地(市)两级仲裁委员会基本健全。到明年底,绝大多数县(市、区)也要建立起仲裁委员会。各地要重视仲裁工作队伍的建设,要根据《人事争议仲裁员管理办法》规定的条件明确一些具有法律专业知识和人事管理知识的同志担任专职仲裁工作人员,同时要建立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兼职仲裁员队伍。要强化对仲裁员的培训,特别要结合《规定》的施行,加强对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和执行民事案件的程序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要认真做好对仲裁员的考核工作,对不能依法履行职责的仲裁员,应及时予以调整,确保案件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确立相关的衔接和协调机制,做好人事争议仲裁与司法接轨工作

各地仲裁机构要积极加强与法院的沟通协调,就人事争议仲裁与司法接轨后的工作衔接问题,如受案范围和管辖的确定、强制执行的申请程序、仲裁案卷的移转等进行协商,确立相关的衔接和协调机制,制订有关的工作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能按照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

六、加强对仲裁工作的宣传和研究,提高人事争议仲裁工作的整体水平



各地要通过各种手段宣传人事争议仲裁工作,尤其要重视运用广播、电视和报刊等传播媒介,及时宣传报道仲裁工作的开展情况和一些典型案例,扩大仲裁工作的社会影响。各地要重视人事争议仲裁的研究工作,注意研究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建设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探索和完善人事争议仲裁制度,提高人事争议仲裁工作的整体水平。



附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

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二OO三年九月二十九日




关于印发《棉纱、棉涤纶纱、棉坯布、棉涤纶坯布出口经营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关于印发《棉纱、棉涤纶纱、棉坯布、棉涤纶坯布出口经营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1996年4月24日,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外经贸委(厅、局),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出口商品管理暂行办法》(国发〔1992〕69号)的有关规定,我部制定了《棉纱、棉涤纶纱、棉坯布、棉涤纶坯布出口经营管理暂行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严格遵照执行。

附件:《棉纱、棉涤纶纱、棉坯布、棉涤纶坯布出口经营管理暂行规定》
棉纱、棉涤纶纱、棉坯布和棉涤纶坯布(以下简称两纱两布)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原料性传统出口商品,在我国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国家对其出口实行计划配额管理和统一联合经营。随着外经贸体制改革的深化,经营企业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为适应新的形势,切实强化统一联合
经营,维护两纱两布出口经营秩序,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出口商品管理暂行办法(国发〔1992〕69号)》的有关规定,现对其出口经营管理做如下暂行规定:
一、两纱两布出口,由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及其各口岸联营公司、“青纺联”和经批准有两纱两布出口经营权的纺织生产企业(以下简称纺织生产企业)在自负盈亏的基础上统一联合经营。
二、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全面负责两纱两布的出口协调工作。其中,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及其各口岸联营公司的出口,在本暂行规定执行期间,仍由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负责牵头协调。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负责会同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制定包括出口协调价格在内的统一的业务做法,并印发各出口经营企业和发证机关执行,同时报外经贸部备案。
三、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及其各口岸联营公司对港、澳、日、韩等主销市场出口,由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统一分别与华润纺织品有限公司、澳门南光纺织品有限公司、日本中大株式会社以及环宇贸易株式会社总代理成交签约;“青纺联”和纺织生产企业对上述主销市场出口,
在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统一组织协调下,各自分别与相应的总代理成交签约。
对其它非主销市场(被动配额地区除外)出口,均由各经营企业按照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和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制定的统一的业务做法自行选择客户成交。
四、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负责对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及其各口岸联营公司的出口成交合同进行初审,并统一向发证机关申领出口许可证;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负责对“青纺联”和纺织生产企业的出口成交合同进行初审、盖章,发证机关据以核发出口许可证。
五、为把握宏观供求关系,卖好价格,各出口经营企业不得擅自超配额对外成交或倒买倒卖出口许可证。
六、各出口经营企业应严格按照出口许可证上注明的国别(地区)办理出运,不得擅自将货物转运至其它国家(地区)。
七、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和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要及时向我部反映出口执行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发证机关应按规定上报出口发证统计。
八、各出口经营企业和发证机关应严格执行本规定,对违反者,我部将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直至取消其两纱两布出口经营权或出口发证权。
九、本规定仅适用于两纱两布一般贸易(包括进料加工)项下的出口,其它贸易方式项下的出口和外商投资企业出口,仍按有关规定执行。
十、本规定自发文之日起执行,由外经贸部负责解释。以前所发有关两纱两布出口经营管理的规定、办法,凡与本规定不符的,均以本规定为准。



本案是否构成诬告陷害罪

案情:

2003年10月1日,村民高某从市场上买回一台25英寸长虹彩电,可刚看上三天即被盗。高某四处查询未果,便向当地派出所报案。2004年2月10日,村民李某去邻居王某家串门时,发现王某家有一台25英寸长虹彩电,王某称是刚买回来的。李某知道王某家经济一向不宽裕,便怀疑王某家的长虹彩电即是高某所丢失的那台。李某急忙从王某家出来,赶到村委会,向村长报告王某偷窃一事。村长遂向派出所报案。派出所即对王某进行传唤,并经过调查取证,发现王某家的彩电确系其自己购买。后来,王某得知是李某告发,便以李某诬告陷害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

争议: 审理中,对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诬告陷害罪产生了二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李某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告发王某偷窃,并使王某受到公安机关传唤,属于情节严重,应追究其诬告陷害罪的刑事责任。第二种意见认为,李某告发王某偷窃,虽然没有任何证据,但其主观上并没有捏造事实,意图使王某受刑事追究的故意,只能算是检举失实,因而不构成诬告陷害罪,应依法驳回王某的诉讼请求。

评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理由是: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诬告陷害罪是指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故意捏造犯罪事实,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作虚假告发的行为。构成诬告陷害罪必须主观上要求行为人有诬告的故意,并且有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的目的。诬告陷害与错告都属告发错误,但两者有实质差别。错告,包括检举失实的行为人,在主观上没有虚构犯罪事实的故意,而系客观上因误解而发生了告诉失实的后果,错告并非诬告,不是犯罪行为。
本案中,李某怀疑王某家的长虹彩电系偷窃所得,向村委会告发,其主观上并没有捏告事实便王某受到刑事追究的故意,而系行使监督权的表现。因此,王某的行为不构成诬告陷害罪。


江西省吉水县人民法院 刘武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