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蒙古国引渡条约

时间:2024-06-30 22:08:23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275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蒙古国引渡条约

中国 蒙古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蒙古国引渡条约》的决定


(1998年6月26日通过)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决定:批准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7年8月19日在乌兰巴托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蒙古国引渡条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蒙古国引渡条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蒙古国(以下简称“缔约双方”),在相互尊重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为发展在引渡领域的司法合作,达成协议如下:

  第一条 引渡义务
  缔约双方有义务根据本条约的规定,经适当请求,相互引渡在缔约一方境内发现而被缔约另一方司法机关通辑的人员,以便对其进行刑事诉讼或者根据已生效的判决执行刑罚。

  第二条 可引渡的犯罪
  一、就本条约而言,“可引渡的犯罪”系指根据缔约双方法律均为可处以至少一年有期徒刑或者更重刑罚的犯罪。
  二、在符合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条件下,如果引渡请求旨在执行刑罚,则仅在尚未执行的刑期至少为六个月时方可准予引渡。
  三、就本条而言,在确定某一犯罪是否属于触犯缔约双方法律的犯罪时,不应因缔约双方法律是否将构成该项犯罪的行为归入同一犯罪种类或使用同一罪名而产生影响。
  四、如果引渡请求涉及若干犯罪行为,且每一项犯罪行为按照缔约双方法律均为可处罚的犯罪,但其中某些犯罪行为并不符合本条第一款和第二款规定的其他条件,只要被请求引渡人犯有至少一项可引渡的犯罪,即可就该项犯罪准予引渡。

  第三条 拒绝引渡的强制性理由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引渡:
  (一)被请求引渡人为被请求方国民;
  (二)被请求方根据本国法律,已给予被请求引渡人受庇护的权利;
  (三)被请求方有充分理由认为,请求方提出的引渡请求旨在对被请求引渡人因其种族、宗教、国籍、性别或政治见解而提刑事诉讼或执行刑罚,或者被请求引渡人在诉讼程序中的地位将会因上述任何一项原因而受到损害;
  (四)根据请求方法律,引渡请求所依据的犯罪纯属军事犯罪;
  (五)根据被请求方法律,由于时效或赦免等法律原因被请求引渡人已被免予追诉或执行刑罚;
  (六)被请求方主管机关已对被请求引渡人就同一犯罪作出终审判决或终止司法程序。

  第四条 拒绝引渡的任择性理由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拒绝引渡:
  (一)被请求方根据本国法律,对引渡请求所依据的犯罪具有管辖权;
  (二)被请求方正在对被请求引渡人就引渡请求所依据的犯罪进行刑事诉讼。

  第五条 被请求方进行刑事诉讼的义务
  如果被请求方根据本条约第三条第(一)项和第四条第(一)项不同意引渡,该方应根据请求方的请求,将被请求引渡人转交其主管机关,提起刑事诉讼。为此目的,请求方应向被请求方提交与该案有关的文件和证据。

  第六条 联系途径
  为本条约之目的,除另有规定者外,缔约双方应通过各自指定的机关进行联系,亦可通过外交途径进行联系。

  第七条 语文
  在执行本条约时,缔约双方应使用本国官方语文,并应附有缔约另一方官方语文或英文的译文。

  第八条 引渡请求及所附文件
  一、引渡请求应以书面形式提出,并附下列文件:
  (一)请求机关的名称;
  (二)有关被请求引渡人姓名、国籍、住所地或居所地的情况及有关其身份的其他资料,如有可能,有关其外表的描述,该人的照片和指纹;
  (三)关于犯罪及其后果,包括其所导致的物质损失的概述;
  (四)有关的法律条文,包括认定犯罪、可处刑罚和追诉时效的法律规定。
  二、除本条第一款规定者外,旨在对被请求引渡人进行追诉的引渡请求还应附有请求方主管机关签发的逮捕证副本。
  三、除本条第一款规定者外,旨在对被请求引渡人执行刑罚的引渡请求还应附有下列文件:
  (一)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书或裁定书的副本;
  (二)关于已执行刑期的情况说明。
  四、请求方根据本条约规定所提交的文件,应经正式签署并盖章。
  五、为本条约之目的,所提交的引渡请求及所附文件的原件及经证明的副本应免除任何形式的认证。

  第九条 补充材料
  如果被请求方认为,根据本条约的规定,引渡请求所附的材料不充分,该方可要求请求方提交补充材料。请求方应在收到该要求后两个月内提交补充材料。如有正当理由,这一期限可延长十五天。如果请求方未在上述期限内提交补充材料,应视为已自愿放弃请求,被请求方可释方被请求引渡人。但这并不妨碍请求方就同一犯罪重新提出引渡请求。

  第十条 为引渡而羁押
  收到引渡请求后,除根据本条约的规定不允许引渡的情形外,被请求方应立即采取措施羁押被请求引渡人。

  第十一条 临时羁押
  一、在紧急情况下,缔约一方可以请求缔约另一方在收到引渡请求前临时羁押被请求引渡人。此种请求可通过外交途径或通过国际刑事警察组织以书面形式提出。
  二、请求书应包括本条约第八条第一款第(一)、(二)、(三)项所规定的材料,请求方主管机关签发的逮捕证或羁押决定的副本,或本条约第八条第三款规定的材料,并说明对被请求引渡人的引渡请求即将发出。
  三、被请求方应及时将处理该项请求的结果通知请求方。
  四、如果被请求方自根据该项请求采取羁押措施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收到正式引渡请求和本条约第八条所要求的文件,应释放被羁押人。如有充分理由,被请求方可根据请求将上述期限延长十五天。
  五、如果被请求方随后收到了引渡请求和本条约第八条所规定的文件,即使该方根据本条第四款将被羁押人释放,也不影响对该人的引渡。

  第十二条 暂缓移交
  如果被请求引渡人在被请求方境内因引渡请求所依据的犯罪以外的犯罪被提起刑事诉讼或服刑,被请求方可在作出引渡的决定后,暂缓移交被请求引渡人,以便进行刑事诉讼或执行刑罚。在此情况下,被请求方应通知请求方。

  第十三条 对请求作出决定
  一、被请求方应根据其本国法律处理引渡请求,并应迅速将其决定通知请求方。
  二、全部或部分拒绝引渡请求,均应说明理由。

  第十四条 移交被引渡人
  一、在请求方得到被请求方关于同意引渡请求的通知后,缔约双方应商定移交的时间、地点及其他有关事宜。
  二、如果请求方在约定移交之日起十五天内不接受被引渡人,应被视为放弃引渡请求,被请求方应释放该人,并可拒绝请求方就同一犯罪再次提出的引渡请求。
  三、如果缔约一方因其无法控制的原因不能在约定的期限内移交或接受被引渡人,应及时通知缔约另一方。缔约双方应重新商定移交日期,并适用本条第二款的规定。

  第十五条 移交财物
  一、被请求方应在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并在不损害第三方合法权利的情况下,根据请求方的请求,向其移交犯罪中使用的可作为证据的物品和犯罪所得的财物。即使因被引渡人死亡、逃脱或其他原因而不能执行引渡,上述物品和财物仍应予以移交。
  二、为审理其他未决刑事案件,被请求方可暂缓移交上述财物直到诉讼终结。
  三、如果根据被请求方的法律,或为保护第三方的权利,所移交的财物应退还被请求方,则在被请求方提出这一要求时,请求方应当在诉讼终结后免费退还上述财物。

  第十六条 数国提出的请求
  如果缔约一方和第三国对同一人提出引渡请求,被请求方可决定将被请求引渡人引渡到哪一个国家。在作出决定时,应考虑各种因素,特别是犯罪的严重性及犯罪地点、被请求引渡人的国籍及其住所、将该人再引渡的可能性以及收到引渡请求的日期。

  第十七条 特定规则
  一、除引渡请求所依据的犯罪外,未经被请求方同意,请求方不得对根据本条约引渡的人就其在引渡前所犯的其他罪行进行追诉或判刑,也不能将其再引渡给第三国。
  二、下列情况无须被请求方同意:
  (一)被引渡人在离开请求方领土后又自愿返回;
  (二)被引渡人在可自由离开之日起三十日内未离开请求方领土,但由于其无法控制的原因未能离开请求方领土的时间不计算在此期限内。

  第十八条 过境
  一、缔约一方经缔约另一方领土从第三国引渡某人时,前一缔约方应向后一缔约方提出允许其过境的请求。如果使用航空运输且未计划在被请求方领土内降落,则无需该方同意。
  二、在不违反其法律的情况,被请求方应同意请求方的过境请求。

  第十九条 通报结果
  请求方应及时向被请求方通报其对被引渡人进行刑事诉讼或执行刑罚或将该人再引渡到第三国的情况。

  第二十条 费用
  因引渡发生的费用应由支出费用方承担。但与引渡有关的交通费用和过境费用应由请求方承担。

  第二十一条 争议的解决
  因解释或执行本条约所产生的任何争议,应由缔约双方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第二十二条 与其他条约的关系
  本条约不影响缔约双方根据其他条约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第二十三条 最后条款
  一、本条约需经批准。批准书在北京互换。
  二、本条约自互换批准书之日后第三十日开始生效。
  三、本条约自缔约任何一方通过外交途径书面提出终止之日起六个月期限届满后失效,否则,本条约无限期有效。本条约的终止不影响本条约终止前已经开始的引渡程序。
  下列签字人经各自政府正式授权,签署本条约,以昭信守。
  本条约于一九九七年八月十九日订于乌兰巴托,一式两份,每份均用中文、蒙文和英文写成,三种文本同等作准。遇有解释上的分歧,以英文本为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            蒙古国代表
     钱其琛(签字)             阿勒坦格列尔(签字)

国家商检局关于出口食品厂、库注册、登记有关事项的通知

国家商检局


国家商检局关于出口食品厂、库注册、登记有关事项的通知

(国检监〔1994〕78号 一九九四年九月一日)

各直属商检局:

  根据工作需要,国家商检局决定,从1995年1月1日起,出口食品厂、库卫生注册、登记的审批工作改由各直属商检局负责。证书格式仍由国家商检局统一规定,编号由各直属商检局按现行方法自行顺序编排。

  出口罐头厂的卫生注册仍按现行规定办理报批手续。

  卫生注册、登记的审批程序改变后,将实行报表制度,即注册表(表一)实行季报;统计表(表二)实行年报。第一季度的注册表必须在4月上旬报出;第二季度的注册表在7月上旬报出,第三季度的注册表在10月上旬报出:第四季度的注册表和全年的统计表在下一年元月上旬报出;报表必须统一使用A4规格的纸打印上报,对不符合要求的报表,将退回重报。

  现将各直属商检局的代号及出口食品厂、库注册、登记分类表重新公布如下:

  一、各直属商检局代号:

  北京商检局   1100   天津商检局   1200

  河北商检局   1300   山西商检局   1400

  内蒙古商检局  1500   辽宁商检局   2100

  吉林商检局   2200   黑龙江商检局  2300

  上海商检局   3100   江苏商检局   3200

  浙江商检局   3300   安徽商检局   3400

  福建商检局   3500   厦门商检局   3502

  江西商检局   3600   山东商检局   3700

  河南商检局   4100   湖北商检局   4200

  湖南商检局   4300   广东商检局   4400

  广西商检局   4500   海南商检局   4600

  四川商检局   5100   重庆商检局   5102

  贵州商检局   5200   云南商检局   5300

  西藏商检局   5400   陕西商检局   6100

  甘肃商检局   6200   青海商检局   6300

  宁夏商检局   6400   新疆商检局   6500

  二、出口食品厂、库注册、登记分类表

  罐头类    XXXX/01000

  水产类    XXXX/02000

  肉 类    XXXX/03000

  茶 类    XXXX/04000

  肠衣类    XXXX/05000

  蜂产品类   XXXX/06000

  蛋制品类   XXXX/07000

  蔬菜类    XXXX/08000

  糖 类    XXXX/09000

  奶 类    XXXX/10000

  饮料类    XXXX/11000

  酒 类    XXXX/12000

  花生制品类  XXXX/13000

  果脯类    XXXX/14000

  面制品类   XXXX/15000

  食油类    XXXX/16000

  杂 类    XXXX/29000

  登 记    XXXXD0000

  三、举例如下:

  1、1200/02003为天津商检局的第三个水产厂。

  2、1300/03006为河北商检局的第六个肉类厂。

  3、1400/05008为山西商检局的第八个肠衣厂。

  4、4400D00005为广东局第五个登记的食品厂。

  请各局接此通知后,认真组织实施。执行中有什么问题,望及时报告国家商检局监管认证司。

     商检局    年第  季度出口食品厂卫生注册报表(一)

┌───────┬────┬────┬────────┬───────┐

│  工厂名称  │注册编号│注册日期│主要出口产品名称│  工厂地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填报局印   处长:   填表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商检局     年出口食品厂(库)卫生注册、登记统计表(二)

┌────┬────┬────────────────────────┐

│  厂 │合  计│         其    中         │

│商   │    │                        │

│ 品  数│    ├────┬──────┬────┬───┬───┤

│ 类  │注册厂数│ 中资数 │ 中资以外数 │ 吊销数 │注销数│现有数│

│  别  │    │    │      │    │   │   │

├────┼────┼────┼──────┼────┼───┼───┤

│XXXX/01 │    │    │      │    │   │   │

├────┼────┼────┼──────┼────┼───┼───┤

│XXXX/02 │    │    │      │    │   │   │

├────┼────┼────┼──────┼────┼───┼───┤

│XXXX/03 │    │    │      │    │   │   │

├────┼────┼────┼──────┼────┼───┼───┤

│XXXX/04 │    │    │      │    │   │   │

├────┼────┼────┼──────┼────┼───┼───┤

│XXXX/05 │    │    │      │    │   │   │

├────┼────┼────┼──────┼────┼───┼───┤

│XXXX/06 │    │    │      │    │   │   │

├────┼────┼────┼──────┼────┼───┼───┤

│XXXX/07 │    │    │      │    │   │   │

├────┼────┼────┼──────┼────┼───┼───┤

│XXXX/08 │    │    │      │    │   │   │

├────┼────┼────┼──────┼────┼───┼───┤

│XXXX/09 │    │    │      │    │   │   │

├────┼────┼────┼──────┼────┼───┼───┤

│XXXX/10 │    │    │      │    │   │   │

├────┼────┼────┼──────┼────┼───┼───┤

│XXXX/11 │    │    │      │    │   │   │

├────┼────┼────┼──────┼────┼───┼───┤

│XXXX/12 │    │    │      │    │   │   │

├────┼────┼────┼──────┼────┼───┼───┤

│XXXX/13 │    │    │      │    │   │   │

├────┼────┼────┼──────┼────┼───┼───┤

│XXXX/14 │    │    │      │    │   │   │

├────┼────┼────┼──────┼────┼───┼───┤

│XXXX/15 │    │    │      │    │   │   │

├────┼────┼────┼──────┼────┼───┼───┤

│XXXX/16 │    │    │      │    │   │   │

├────┼────┼────┼──────┼────┼───┼───┤

│XXXX/29 │    │    │      │    │   │   │

├────┼────┼────┼──────┼────┼───┼───┤

│小  计│    │    │      │    │   │   │

├────┼────┼────┼──────┼────┼───┼───┤

│XXXXD00 │    │    │      │    │   │   │

├────┼────┼────┼──────┼────┼───┼───┤

│ 合 计 │    │    │      │    │   │   │

└────┴────┴────┴──────┴────┴───┴───┘

填报局印    处长:    填表人:  填报日期:  年  月  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授权高级人民法院核准部分死刑案件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授权高级人民法院核准部分死刑案件的通知

1983年9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


各省、市、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
根据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的决定,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第十三条规定:“死刑案件除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杀人、强奸、抢劫、爆炸以及其他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判处死刑的案件的核准权,最高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时候,得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级人民法院行使。”
依照上述法律规定,经本院审判委员会第一百七十七次会议讨论决定:在当前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期间,为了及时严惩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的罪大恶极的刑事犯罪分子,除由本院判决的死刑案件外,各地对反革命案件和贪污等严重经济犯罪案件(包括受贿案件、走私案件、投机倒把案件、贩毒案件、盗运珍贵文物出口案件)判处死刑的,仍应由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同意后,报本院核准;对杀人、强奸、抢劫、爆炸以及其他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判处死刑的案件的核准权,本院依法授权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和解放军军事法院行使。
特此通知,希即遵照执行。